花瓣小说网 > 穿越历史 > 庄子传奇 > 第313章 庄周子渊相论道

第313章 庄周子渊相论道(2 / 2)

庄周回答:“觉知力指的是对道的觉知,对当下的觉知。只要你放下万缘,做到不着一物,活在当下,你的觉知力就提升上去了。当你的觉知力提升上去,你的心就会越来越与道契合。只要你的心与道契合,你就会明白道是什么了。人之所以无法了悟道是什么,是因为心偏离了道,而偏离了道的心是不可能与道契合的。只要我们还把自己当成一具活不到百年就会死去的身体,不愿意放下对身体以及外物的执着,那么心便不可能与道契合,永远也不可能。一个活在梦里的人,是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平安和自由的,因为他已经把梦当真了。道的角度是站在梦外看待梦中发生的一切,没有把梦中发生的一切当真,故能无忧无怖。而人的角度是站在梦内看待梦中发生的一切,把梦中发生的一切当真,故会不断地滋生欲望和恐惧。你们儒家的视角依然是站在梦内看待梦中发生的一切。你们已经把梦中发生的一切当真,然后又试图通过梦中的手段去解决梦中的问题,试问你们这样做真的能解决问题吗?只要世人还把梦中发生的一切当真,必然会滋生欲望和恐惧,然后在欲望和恐惧的支配下,必然会做出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这就是儒家思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真正原因。”

听了庄周这番话,子渊震惊不已,“在你们道家看来,人生真的只是一场梦吗?”

庄周点头,“是的,我们所看到的天地万物其实就如晚上做的梦一般,看似存在,其实并不存在。”

子渊道:“即便人生只是一场梦又如何?还不是得吃喝拉撒睡?难道人生只是一场梦就可以躺平什么都不管了吗?”

庄周道:“不是让人躺平什么都不管,而是让人不要执着于外物,顺其自然地生活。”

子渊问:“可人都依赖外物而生,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不执着于外物,顺其自然地生活?”

庄周回答:“人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不明白自然之理。道永远处在中间,不偏也不倚。事物一旦走向极端,必然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是道永恒不变的规律。道不仅仅是指万物的本源,同时也是一种规律。我们只有按道的规律而活,才不至于引祸上身。孔夫子晚年之所以那么热衷研究《周易》,是因为他在《周易》中发现了道的规律。所谓道的规律,即是孔夫子提出的中庸之道。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不偏不倚,居中调和,即是中庸之道。其实,儒家和道家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我并没有完全否定儒家的思想。”

子渊不解地问:“那你为何又说我儒家思想破坏了人的本性?若一个人不讲仁、义、礼,那他还算是一个人吗?孔夫子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难道有错吗?”

庄周道:“我曾经去鲁国游玩,鲁君召见了我,对我说:“鲁国有很多儒士,却很少有信仰先生道学的人。””

“我对鲁君说:“鲁国的儒士很少。””

“鲁君大惑不解,问道:“几乎全鲁国的人都穿着儒服,怎么能说儒士很少呢?””

“我说:“我听说儒士戴圆帽的,知天时;穿方鞋的,晓地理;佩戴五色丝绳系着玉玦的,遇事决断。有道的君子未必穿着儒服,穿着儒服的未必知晓大道。若你认为不是这样,何不这样对国人说:“不通晓大道之理又穿着儒服的人一律处死。”””

“然后鲁君在国内发号施令,鲁国几乎没有人再敢穿儒服了,只有一个男子穿着儒服站在朝门外。鲁君立即召见了这个男子,以国事征询他的意见,结果无论多复杂的问题男子都能够应答如流。”

“于是我对鲁君说:“鲁国这么大,但儒士只有一人,怎么能说多呢?””', '”')

最新小说: 三国全是我岳父,这仗该如何打? 镇国小公爷 穿越德国1370徒手建立美联储 开会神游:书写不一样的三国人物 赶你去封地,你竟带着北凉王造反 中国历史长河小说 大明新命记 谍战:红色掌柜 朕都亡国了,千古一帝系统才来? 六夫皆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