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圣人不察存亡(2 / 2)

“剑客本无根,我颓废与否,取决于给我吃喝的人,在郡王府时我也不曾颓废。”

两人对视一笑,童贯带来的阴霾也因此散去。

沈易安想了想,还是给沈勇扎了预防针:“我预言赤气、雹灾以及太后死期,其实真的是有人点化,只不过天机不能泄露,包括童贯在内。”

沈勇没想到沈易安会一本正经说这事,微微蹙眉起来静听。

“日后,我还有许多不足为外人道的事要做,也许还会有误会,但我绝不是滥杀无辜。”

“好,我信你。”

“信我就好。今年冬天汴梁会降大雪,尤其冬节前一天,你记住我的话,我们赶在冬节前回去,看看是不是如此。”

沈勇眉头微微一动:“好。”

经过一日两夜航行,平静地通过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后,就抵达了楚州码头,船队所有人都被阴霾笼罩,童贯这样的大官兼红人丢了性命,余下的人也不会好过哪儿去。

沈易安这两天可没闲着,打麻将至于,用心写好童贯的讣告,只说他死于与江淮水贼搏斗中,为了保护供奉局的资产,不惜牺牲性命,临死还活捉了贼首。

这是一封充满歌颂的讣告,闻者伤心见者流泪,玉临风读完后笑到眼泪横飞:“就他这种人,我在汴梁时也有所闻,暗中作祟的事可是不少,竟然写成如此光明磊落,沈老弟你是得了张七圣的真传吗?”

沈易安玩味十足:“人都死了,给个好名声吧,否则说他暗算我一个小商人,那可是天不信地不信童贯他妈都不信。”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事情就这么说定,何况除了沈易安这船上的人,没人知道真实情况。

楚州就是后来的淮安,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地处汴河与古淮河交界点上,人杰地灵的第一个地方。

如果说宿州还是吃面为主,那到了楚州之后,就是正宗以米为主要作物的鱼米之乡了。

船队进了码头,与童贯不在一条船上的随从官员把沈易安所述转达给了当地州官,还言辞恳请当地务必肃清水贼。

这时候的洪泽湖比沈易安前世要大出几倍,在没有快艇和先进武器的年代,说要肃清水贼,那也真就是只能说说,否则水泊梁山这样的故事也就不会发生了。

州官郑有为心知这是事犯在自己地界儿不好处理,左思右想,决定将李思安和水贼头目游街示众,一来激怒百姓讨伐水贼的声音,二来以此向上面交待,童使的大仇已经给报了,最后引咎辞职,告老还乡便是。

由于需要在楚州对船进行修复,且这供奉局的供奉官还挂在上任路上,要等待大内的回信,暂时就只能就地安顿下来,宋岩圭照例安排了住处,就去忙自己的,沈易安将李思安和名叫罗三的水贼头目交给州官,也想躲清静去忙自己的。

正如“沈易安是杀人狂魔”这样的谣言,樊花萧靖漛封二娘和宋岩圭等人刚一进入楚州,就开始在各处闲逛聊天,哪里热闹去哪里,说“玉器进贡惹灾祸,押运之人必水落”,没有生还的机会。

封二娘最会说,在茶肆与萧靖漛随意聊了几句过后,这事就成了真事,附近几个桌子的人都抻长耳朵仔细听,好再跟旁人说去,生怕漏下哪个细节。

此时的楚州亦是交通要道,更加靠近海港,水运发达,有“因运而生、因运而盛”的说法,从事水运行业和衍生行业的人比任何城市都多,人们就更加关注水运相关消息,并畏惧水神,因此这样的谣言,很容易就扩散开来。

沈易安很清楚一点,眼下这种社会环境中,鬼神之说往往比科学的解释更加让人信服。同样一段话,听一个人说来是谣言;听十个人说来,这就是现实了,哪怕这鬼神是新鲜出炉刚刚杜撰的。', '。')

最新小说: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穿越之偷天换日 武值之英雄崛起 我人皇,从三国开始征服西游 幽蝶记 三国之魏延一统 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 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 渣雌回归后,美强惨父子超粘人 赚钱很难?我在万界跑腿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