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五日报
在应天府最热闹的街市,沈易安的马车停了下来,一行人下车步行。
这边也是个夜市,热闹劲儿和汴梁不相上下,如果说有区别,就是这边新鲜玩意不如汴梁多,许多商品的名气也不如汴梁那边。
青楼妓馆,茶肆酒楼,走过这些灯红酒绿的地方,沈易安着实不想停留,但一想到要宰宋岩圭,他还是寻人问了最有名气的酒楼。
此时可以借用前世一句小品台词:急头白脸地吃一顿。
这间酒名为弘义楼,据说从前就是家名为“弘义观”的道观,五代时期还颇有名气,但是到了宋朝就渐渐没落,道长都不知所踪,最后一个小道士看上了一个厨子的女儿,索性就将这道观改成酒楼,一直传到今日。
这弘义楼就两层,四角有八个突出的阁楼,经过几代人翻新,已经看不出一点道观的影子,反而是天井里的菩提树被人当作“神树”参拜,挂满红绸,成了应天府一景。
关于弘义楼的传说甚多,甚至还有说与杨家将有关。
沈易安一行被引至弘义楼景色最好的阁楼,可以将应天府入夜后最繁华的一幕尽收眼底。
阁楼很宽阔,装修典雅,香炉里焚着尚好的香料驱赶夜虫,真正做到只闻虫鸣、不被虫扰的雅境。
宋岩圭对此颇为满意,指着不远处的一家铺子道:“那便是我们宋氏的布行,旁边还有米行,规制都不大,只能养活不足百的劳工。”
“啧啧……”童贯赞叹:“如此还叫规制不大……可见宋家实力雄厚。”
宋岩圭摇头:“不行啊不行,我们宋家后继乏人,年轻人都不争气,否则我也不会大老远从明州来汴梁处理事情,还要带回去个高价买来的什么介子推鼎,沈老板,你说是不是啊?”
这明里暗里充满讽刺的话,沈易安听来并不刺耳,他附和道:“要这么说,你们宋家子孙还真是格局小了。敢问宋老板有七十岁吗?不如也来个‘一树梨花压海棠’,再生几个后代,免得被这群不肖子孙气死。”
宋岩圭压抑怒意,在童贯面前总归不好发作。
舟车劳顿,童贯甚觉无聊,对宋岩圭道:“你家在应天府的掌柜呢?不是说安排了节目?”
“快到了,”宋岩圭满脸堆笑:“普普通通家伎而已,唱个曲儿助助兴还是可以的。”
小二来点菜,沈易安问也不问,直接开口道:“最贵的菜给我上十,寓意十全十美,宋老板没意见吧?”
宋岩圭忙诚恳地笑道:“我能有什么意见?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那就好。”
沈易安不苟言笑,玉临风已经耐不住性子,拉着萧靖漛满酒楼里里外外地溜达。
这时候最好的官伎,除了教坊司,就是在各个有名的酒楼里,所以相比青楼,门口点着栀子灯的酒楼也是风花雪月之地,头牌还不逊色于青楼花魁,时常也有人一掷千金地打赏,就跟沈易安前世直播打赏类似。
沈易安懒散地伸着腿,问一旁专门伺候的小二:“怎么,你们这么大个酒楼,还没有女子来伺候吗?还是我们这位明州的宋老板看上去不像有钱人?”
小儿瞟了眼在座几位,忙笑道:“看您说的,这不是点茶的热水烫,咱们小姐们的手娇贵,我这边点好茶就要下去,换小姐们来呢。”
“前十个,都来伺候。”沈易安摆出一副爷的姿态。
宋岩圭毫不心疼:“对对对,快按照这小爷的意思,可别来几个歪瓜裂枣,仔细你的差事。”
等待这会儿,宋岩圭得意道:“要说美女,还得是江南,河南河北风光再好,女子却不如江南女子耐看,沈老板说是不是?要我说,等到了江南,沈老板索性再选几个,软侬细语的,可比那些个大脚丫子到处跑的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