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师夷长技以制夷(2 / 2)

沈易安依旧摇头:“我要去夏国建厂炼玻璃。”

赵佶一听,神色即刻黯然,之后转成愤怒。

“沈易安,你可知你说此话的后果?”

沈易安点头:“当然知道。”

想来王诜不知如何开口,这话怕是还没跟赵佶提起,以至于赵佶一点准备都没有。

“那你又是何意?”赵佶黑着脸。

“如大家所知,西夏和辽都是游牧民族所建立的,他们文明落后,但是骁勇善战,导致我们大宋年年都要岁赐不少布匹茶叶之类……”

赵佶的脸更黑了。

沈易安如同看不到赵佶表情,自顾道:“我们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还有句话叫师夷长技以制夷……”

“等等,师夷长技以制夷?我没听过。”

“嗯,意思是学习夷族长处,然后制衡夷族。”

“这我自然明白,是谁说的?墨子?”

“呃……沈易安说的。”

赵佶愠怒,示意沈易安继续。

“如果我们利用他们的资源,在他们的地盘建厂,雇佣他们的人当工人……”

“那怎么可以?!”

“听我说完。”沈易安脸色也开始不好看:“当他们适应了给我当工人,拿着工资朝晨晚申地上班,拿着我发的工资去我开的市场买菜后,去我开的瓦子消费,就会不愿意继续过四处放牧的颠沛日子。”

赵佶沉思。

这群人的秉性其实并不容易改变,但沈易安的设想,非常值得一试。

沈易安继续道:“在宋夏交界地带,这种模式相当于建立缓冲带,起到稳固边民、减少民族冲突的作用,如今的青塘,恐怕就有诸多类似问题。”

沈易安提到青塘,还是因为昨日李纲在给他的故事中提到,青塘一役虽然宋朝大获全胜,可边民诸多少数民族,与汉人生活习惯大相径庭,管理起来异常困难,如今朝中不乏有人已上奏将青塘还给西夏的言论。

李纲太年轻,这话本不该写出来,但他就是这样忧国忧民的性格,跟秦桧的善变大不相同,能有如此体会也并不意外。

赵佶再次陷入沉思,沈易安觉得有点冷,又拉着绳子把顶棚升起,给赵佶足够的私人空间思考。

“可……终究觉得哪里不太对。”

“如果从前都是对的,却不见效果,总要改变一下。”

赵佶抬头,疑虑道:“如果夏国发现了我们的阴谋该怎么办?再说,李元昊的后代可不会随随便便就让一个汉人去夏国做事的。”

“我不过是个逐利的商人。”沈易安平静道。

赵佶亦平静地回了句:“我再想想。”

“想想可以,但请大家不要将此事说给旁人听,若是他人知晓,这事必然没有好结果。”

赵佶点头:“我知道其中利害。你当真要走此步,我也只能派军队给你,以保你平安。”

沈易安嗤笑,你这是保我平安呢,还是怕我叛变?不过要在夏国建厂,是必须通过赵佶同意才行,否则沈易安真怕会身首异处。

此时赵佶的反应与沈易安预料差不多,派他的心腹在沈易安身旁,怕是赵佶底线了。

“大家所言甚是,我也担心在那边会有夏人滋事,如有军队随行,都装扮成建筑工人,那我就高枕无忧了。”

赵佶没想到沈易安答应的如此之快,瞬间就满脸欢喜:“那就这样说好了?我不要你赚来的钱,但是如果生产望远镜和玻璃,必须只能运回大宋。”

沈易安笑着摇摇头:“大家不去做商人真是可惜了。我原本打算是,玻璃可以运到各地销售,至于望远镜,属于半军用物资,只用我自己的人生产镜片,并且运回汴梁组装,成品只在汴梁销售。”

“好!”赵佶大喜,虽然沈易安说话怪怪的,但道理都是通用的。', '。')

最新小说: 烽烟起之龙啸天下 穿越之偷天换日 武值之英雄崛起 我人皇,从三国开始征服西游 幽蝶记 三国之魏延一统 大明:带重八刷副本,大明成仙国 对不住了爹,我是锦衣卫 渣雌回归后,美强惨父子超粘人 赚钱很难?我在万界跑腿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