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满不想起床,躺着刷手机,正好把上次超市买的东西选择一些上架。
她正选着呢,就发现信息来了。
七零年代小知青赵素素:“小满姐姐,能上架一些大米,面条吗?”
苏小满一看,自己上架的都是零食,确实没有大米。
想到赵素素很穷,苏小满又问。
“你有钱买吗?”
赵素素看着兜里的几块钱,她确实很穷。
苏小满觉得这句话太容易误会,立马又来了句。
“我是说,上架了你得花钱买,我免费送点给你。”
赵素素恍然大悟,她就说小满姐姐人美心善,不会这样打击她。
赵素素:“小满姐姐,我需要大米,玉米面,面条,鸡蛋。”
苏小满把东西发过去,“你怎么这么惨啊?都有储物袋了,还找不到吃的吗?”
赵素素抹了把泪,开始诉说。
赵家里里外外被她搜刮干净后,她爹赵得发就报警了。
可是查来查去,也没有查出来结果,一家人还得吃喝,赵得发就打上了赵素素的主意,想把她卖了换彩礼。
赵素素已经报名下乡,这个时候肯定不能结婚,因此不好找对象。
赵得发从一堆歪瓜裂枣中挑了一个有钱的——老头。
老头说先给彩礼也行,必须得让赵素素成为他的人。
赵得发为了彩礼,同意了。
赵素素得知了消息,便设计了继妹赵珍珍和那老头度过了一夜春宵。
继母刘萍就疯了,她想打赵素素。
赵素素就跑厂子里去了,搅黄了赵得发和刘萍的工作,然后她拍拍屁股下乡了。
她身上这几块钱还是从赵珍珍那里搜出来的,她是真穷。
到了乡下,她发现更找不到挣钱的地方,她不仅要上工,还得挨饿。
村里发了二十斤粮食,都是红薯土豆。
她从家里带来的细粮吃光了,现在只能蒸红薯过日子。
可是红薯吃多了烧心啊,太难受了。
刚刚她发现苏小满在上架货物,忍不住问了一句。
没想到就收获了一堆食物。
赵素素:“小满姐姐,你真是个好人。”
苏小满:……
想起书中描写的知青生活,苏小满又八卦的问。
“你们知青点也是很多人一起住一起吃吗?”
赵素素翻了个白眼,“不是哦,老知青嫌弃我们干活慢,不跟我们一起吃,我现在是自己做饭吃。”
赵素素又抹了一把泪,她就是刚来不懂,没有和粗粮掺着吃,才很快把细粮吃完了,现在只能吃粗粮。
现在借不到,也买不到。
因为村里根本就没有粮食。
你要问,去城里买?
你错了,城里更没有粮食,供销社就见不到一粒米。
赵素素:“我们也没有一起住,这里房子是从前一个地主家的,房间可多了,我们每个人都分了一间。”
苏小满觉得挺好,“那很好啊,你自己吃自己住,再上山打打猎,买一些点心零食加餐,不是挺好吗?”
赵素素心酸了,“姐姐,这里没有粮食卖啊,山上早薅秃了,啥也没有。”
况且她还没钱,除了储物袋里的家具,她啥也没有。
赵素素:“土地里也种不出多少粮食,到了年底,交了公粮,说不定我们就只能分几十斤粮食。”
苏小满傻眼了,“这么惨?”
赵素素点点头,“就是这么惨。”
她其实还没有其他人惨,至少她有衣服,被子,大铁锅。
其他知青还有人连盐巴都买不起。
只能每天死皮赖脸的蹭老知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