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老师今天教他们认知食品的保质期,并告诉小朋友们食物要在保质期内食用,不然会吃坏肚子,而且对身体有害。
乐乐回到家,像个检察官一样认真看每一件食品的保质期。
虽然他数字还没认全,但还是让乐乐找到了不少“危险物品”。
他和爸爸妈妈一起对石大爷和石大娘开启“会诊”。
“爷爷,这个棒棒糖是2015年生产的,是不是过期了?”乐乐率先发问。
“还没拆包装,没有接触空气,能吃。”石大爷说的有理有据。
石大爷儿子小石接过来一看乐了,“这棒棒糖可以上一年级了,还能吃?”
乐乐又拿出了一盒十三香,“调料是2009年生产的,2009年还没我呢。”
“这盒十三香出厂的时候我和你妈妈还不认识,扔了吧。”石大爷儿子继续“补刀”。
石大娘抢过来护在怀里,“不能扔,塑料膜都没撕开,怎么不能用了?”
“妈,过期了就别用了,咱买新的。”石大爷儿媳也劝道。
“还有这些99年的祖传香油。”
“长虫的芝麻。”
“去年的粽子。”
“冻了半年的肉。”
“这些都不能吃了。”
小石知道老人是心疼食物,怕浪费。
石大爷老两口喜欢屯东西,记性又不好,过期不舍得扔,越放越久,搬家都要带着,结果是过期的越来越多。
“吃了变质的食物,又上医院,花钱不是更多,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石大爷和石大娘认真听劝,积极整改。
经过“食品安全检察员”乐乐的整顿,家里现在执行新规。
所有入家门的食品都要登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