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率军抵达蒲板之后,立刻派人过河给徐荣送了封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
劝降。
董卓在信中说,只要你肯投降,我不仅既往不咎,还会给你封侯。
徐荣说我信你个鬼。
你这种话骗骗小孩可以,我还不了解你?
李旻和豫州兵投降之后,是谁下令把他们都杀了的?
还是虐杀。
当初办这件事儿的就是我啊!你忘了?
当然,徐荣肯定不会说的这么直白,而是以比较委婉的语气,给董卓回了一封信。
乖,别闹。
看在你是我旧主的份上,我告诉你一件事。
有布置。
董卓:今儿我没来过。
然后董卓就退兵了。
徐荣望着河对岸缓缓退却的董兵,心中松了口气。
看来董卓是真的被张新打怕了。
“传令。”
徐荣看向身旁副将,“告诉士卒们,不可懈怠,谨防董卓回师突袭。”
“诺!”
第一日,董卓退到了临晋。
第二日,董卓退到重泉。
第三日......
消息传到龙门渡。
“徐荣不过一句诈言,便将董卓吓得退兵,可见其畏君侯如虎。”
吴匡哈哈大笑,“传令,今日犒赏三军!”
“司马。”
一旁的徐晃闻言问道:“犒赏三军是否饮酒?”
“当然饮了。”
吴匡理所当然的点点头,“既是犒赏,怎么可以无酒?”
“司马,此时饮酒,似有不妥。”
徐晃进言道:“董卓从军三十年,此次他领两万大军前来,纵然畏惧君侯,也不至于一矢未发,就灰溜溜的撤军。”
“末将以为,我军不可懈怠啊......”
“徐司马多虑了。”
吴匡摆摆手,“你也说了,董卓有两万大军。”
“徐荣只有不到三千兵马,若非他是真的惧了,怎么着也得强渡试试吧?又岂会撤军?”
“司马。”
徐晃继续劝道:“就算是要饮酒,待斥候探明董卓确实回到长安之后,再饮也不迟。”
“董卓狡诈,不可不防,左右也就两三日的时间嘛......”
吴匡所言,虽说也有几分道理。
然而河东乃是徐晃老家,他又怎敢懈怠?
龙门渡万一有失,让董卓的骑兵冲进去,死的可都是他的父老乡亲。
张新正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将徐晃派过来的。
“不必多虑。”
吴匡笑道:“董兵与君侯交战,屡战屡败,士气早就不行了,董卓驱使他们前来,想必已经费尽心思。”
“此时一退,即便董卓想要再来,士卒怕也不愿了。”
“是啊是啊。”
张璋等一众雒阳兵的将校附和道:“徐司马多虑了,吴司马从军十载,经验可比你丰富多了。”
雒阳兵原为禁军,将校大多都是从大族中选拔出来的。
普通百姓家中的粮食吃都不够,自然没有多余的粮食用来酿酒。
但大族的生活条件优越,时常饮酒,这些将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酒瘾。
张新攻入长安,他们起兵相助,需要与董兵厮杀,自然不敢饮酒。
入了张新麾下后,由于张新军纪严明,不得命令,他们也不敢饮酒。
算下来,已经有差不多半个月没喝了。
先前董卓出兵,他们需要严阵以待,倒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