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臬台大人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吃完饭就摔碗。&/p>
不过也是正理。&/p>
这么好的来钱法子能随便留给下任官么。&/p>
有本事自个去弄。&/p>
反正府里公文已经发到江都和甘泉,明确停止驰名商标、名优产品认证,且是以确保现有名优产品的“含金量”作为名义,同时也表达了些为商家减负的意思。&/p>
下任官要是想有样学样,首先就得推翻他这个前任官的决定。&/p>
是好推翻的么?&/p>
前任现在可是臬台大人!&/p>
弄的赵安也没办法,不过准臬台大人虽然没有带赵安去省城打拼,也把他的认证摊子给掀了,但对赵安也算可以。&/p>
按惯例捐得监生头衔想要做官,还要经一段时间考察,另外这个学录虽然只是从九品的小官,说起来跟不入流差不多,却是个实打实的清贵官。&/p>
在吏部也是正式挂牌注册的,比吏要高出一个档次。&/p>
形象点说,从九品大概算个副镇长级别。&/p>
眼下的清朝官多缺少,侯补的人太多,进士举人还好说,捐监的想要当官哪怕只是个从九品官,也得捐花样。&/p>
所谓“花样”就是再交一笔钱。&/p>
府学的学录不贵,但起码也要几百两银子。&/p>
准臬台大人走前大笔一挥,直接帮赵安“提干”,这笔银子当然不用交。&/p>
尽管对当老师给人教书一点信心没有,赵安还是很感谢准臬台大人这个安排的。&/p>
没实权不要紧,没油水不要紧,起码真是个官。&/p>
知府大人高升两级,他这则算正式步入官场。&/p>
吏部的调令大概后天到,提前知道此事的知府衙门上下很是热闹。&/p>
因为知府高升要带走一批人,这帮人去了省里肯定更进一步,不是吏的有望成吏,是吏的有望变成官,能不高兴么。&/p>
不被带走的也高兴,腾出来的位子得有人来补。&/p>
有心进一步的自然要打小算盘,估摸新来的知府大人到后能出多少钱才能把“标”给拍下来。&/p>
此外的热闹则在于各科室、各机构都要商量凑钱给知府大人送“别敬”。&/p>
上任时要送漕规、到任规,离任了当然要送别敬。&/p>
何况还是高升。&/p>
以额其纳的品级,这笔别敬加起来不会少于五万两。&/p>
不单是知府衙门的人送,下面的州县都得送。&/p>
不送可以,你地方的案卷搁按察使司衙门给你拖一拖,又或打回重审,绝对够你地方官喝一壶的。&/p>
赵安这边回了趟县衙,将自己被知府大人破格保举为府学学录一事原原本本跟县尊大人说了。&/p>
县尊大人这会心态好了很多,格局也放的很开,难得朝赵安笑道:“这是好事,也是你的机会,须好生珍惜。”&/p>
赵安躬身道:“学生能有今天,都是蒙县尊提携,您的大恩大德学生没齿难忘!”&/p>
县尊大人再贪婪,对赵安还是没说的,要不是人家帮助解决身份、学历使之能成为监生,他怎么可能被知府大人直接提干当上有编的老师呢。&/p>
县尊大人点了点头:“本县这里尚有不少事要做,既然府台这般安排,你且去办你的事。本县若有什么事需要你的,自会派人与你说。至于其它的事你不必管,本县这边自会安排。”&/p>
说的应是认证司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