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冰川的哀鸣
李墨飞的靴子陷进冰泥里,拔出来时带出一股刺骨的寒气。她抬头看向前方,安第斯山脉的奎尔卡亚冰帽在烈日下泛着病态的灰蓝色,表面布满蜂窝状的孔洞,像是被某种腐蚀性物质啃噬过。
“30年前,这里全是冰。”向导胡安·马马尼站在他身旁,裹紧了褪色的羊毛斗篷。他五十多岁,皮肤被高原阳光晒得黝黑,眼角堆满皱纹,像干涸的河床。
李墨飞没说话,只是举起相机,对准冰面拍了一张照片。他的仪器箱里还塞着一张1985年的老照片——胡安的父亲站在同一位置,身后是绵延不绝的白色冰川,像一堵巨大的冰墙。而现在,那堵墙已经退缩了近两公里,露出光秃秃的黑色岩床。
“你们的水是从这儿来的?”他问。
胡安点点头:“利马70%的水靠冰川融水。现在冰少了,水也少了。”
李墨飞蹲下身,戴着手套的手指轻轻刮过冰面。指尖沾上一层淡蓝色的粉末——蓝藻。他皱起眉。
“这东西不该出现在冰川上。”
利马的自来水厂比李墨飞想象的还要老旧。生锈的管道沿着墙壁攀爬,水表盘上的指针颤颤巍巍地摆动,像是随时会卡住。
“我们只剩八个月的储备水。”水利工程师卡洛斯·里维拉递给他一份报告,纸张边缘已经被翻得发毛,“如果明年雨季降水还是不足,利马会有三百万人断水。”
李墨飞快速扫了一眼数据。安第斯山脉的冰川在过去30年里退缩了40%,消融速度比科学家预测的快了将近一倍。
“你们试过海水淡化吗?”他问。
卡洛斯苦笑:“太贵了。而且利马建在悬崖上,把海水抽上来再处理?成本高得吓人。”
“那地下水呢?”
“含水层快被抽干了。”卡洛斯拉开抽屉,取出一张地图,上面用红笔画满了圈,“贫民窟的人自己打井,越打越深,现在有些井已经挖到两百米以下,还是没水。”
李墨飞盯着地图,突然注意到角落里的一个小标记——一个古老的符号,像是某种水道设计。
“这是什么?”
卡洛斯瞥了一眼:“印加帝国的地下引水渠,有些还能用。但太零散了,没法支撑整个城市。”
李墨飞抬起头:“带我去看看。”
利马的贫民窟像一块块灰褐色的补丁,歪歪扭扭地贴在城市边缘的山坡上。狭窄的土路上,几个孩子正围着一个用破布和铁丝搭成的装置玩耍。
“他们在干什么?”李墨飞问。
“收集雾水。”卡洛斯说,“这儿的人没钱买水,就靠这个。”
李墨飞走近观察。那装置像一张简陋的网,竖立在木架上,清晨的雾气凝结在网上,变成水珠滴进下方的塑料桶里。一个瘦小的女孩蹲在旁边,用脏兮兮的杯子接水喝。
“一天能收集多少?”
“运气好的话,五六升。”卡洛斯耸耸肩,“不够洗澡,只够喝。”
李墨飞没说话。他抬头看向远处的安第斯山脉,冰川在阳光下泛着微弱的白光,像是正在消失的幽灵。
奎尔卡亚冰帽的监测站是一间简陋的铁皮屋,里面堆满了仪器。李墨飞把刚采集的冰芯样本放进冷冻箱,然后打开电脑,调出卫星图像。
蓝藻的覆盖范围比他想象的还要广。显微镜下,那些细小的蓝绿色微生物像瘟疫一样在冰面上蔓延,吸收阳光,加速融化。
“这东西哪来的?”他喃喃自语。
胡安坐在火炉旁煮古柯茶,闻言抬头:“10年前开始出现的。老人们说,是山神生气了。”
李墨飞没接话。他不是来听神话的。他调出气候数据——温度升高、降水减少、冰川退缩,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结论:利马的水危机只会越来越严重。
“你们试过人工降雪吗?”他突然问。
卡洛斯摇头:“太贵,而且效果有限。”
“那如果……”李墨飞停顿了一下,“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减缓冰川融化,同时增加地下水补给呢?”
卡洛斯和胡安同时看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