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朝阳打趣道。
“一边去!”
林向文摆了摆手。
顿时,大家都笑乐了。
“行啦,不跟你们说没用的了!”
林向文转到了正题。
“我是这样想的,文刊还是一周一期,而且不要乱改风格,还是以诗词为主。”
刚听到这里,冯朝阳就有些不高兴了,觉得损失了好多钱。
“不过,不加刊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满足读者的需求!”
“什么方法?”
冯朝阳一听,脸上立马露出了笑容。
“你呀你,这脸变的真快!”
林向文笑了笑,“别急,让我继续说!”
“我们可以再创建一个新的品类,又没有人说华威文化传媒只能创建《今天》,不能创建别的!”
“是啊!”
“对啊!”
“好啊!”
听到此想法,三人一人一个“啊”。
“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赵振凯频频点头,很是认可。
“是啊,我也真够笨啊!”
胡吉同样点了点头。
“姐夫,这么简单的想法,我应该能想到的啊!”
冯朝阳也跟着感慨了一句。
“你们呀,这怎么就简单啊?”
林向文轻笑一声,“合着我这想法的价值不怎么样啊?”
“不是...不是!”
三人齐声说道,都是有些不好意思。
“向文啊,那我们取个什么名字?”
赵振凯问道。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故事会》。”
“类型吗?就民间故事、传奇故事、乡野传说为主,当然,我和易天的小说就可以在这上面连载,一周两期。”
林向文一股脑想好了大部分。
但实际上,在上一世,林向文上学时就特别喜欢看《故事会》,里面的故事很大众,适合各个年龄段和文化层次的读者,所以,非常受欢迎。
“《故事会》?”
冯朝阳一听,高兴地说,“这名字好听,如果换做我,一定会爱看!”
“嗯,我也会喜欢!”
胡吉不喜欢偏文学的,但这种故事性高的杂志,他还是可以接受。
“向文,不错,你的想法真好!”
赵振凯真心夸赞道。
“你们都赞成就行!”
“对了,前期这种故事类型应该不多,所以,我建议用32开的纸张印刷,这样也能节省成本!”
林向文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他上一世看到的《故事会》都是32开的,但是不是因为节省成本,他就不得而知了。
想起当初上课时,他悄悄打开32开的《故事会》,偷偷看的时光,还真让他怀念啊!
“这建议好!”
胡吉忍不住都鼓起了掌声,他真是想不到,每次林向文在能提出杂志有关的建议时,还能想到经济性的建议,真是厉害啊!
“嗯,我也觉得好!”
赵振凯同样点了点头。
“姐夫,你真是全世界最细的男人!”
冯朝阳一激动,就整上了这么一句。
“最细?”
林向文服了,这什么虎狼之词,“朝阳,你就不能说全吗?”
“噢,姐夫,是细致啊,你能懂就行!”
“这可不是能懂就行!”
林向文懒得跟他解释,反正这年头的人也不懂这个梗。
在有了解决方案后,大家心情都轻松了不少。
就在林向文出去小便的时候,赵振凯连着接了三个电话。
待林向文再次返回办公室的时候,赵振凯无奈地笑了笑,“向文,有三个电话找你!”
“三个,谁啊?”
“《燕京文艺》的方老、《当代》的王小丫、《小说文刊》的刘正云!”
“他们找我干嘛!”
“电话里没说清楚,反正都是要抢着见你!”
听到此话,林向文寻思着,他们这是要干嘛。
这时,冯朝阳立马猜测道:“姐夫,一定是看我们赚钱眼红了,想找你帮帮他们!”
“别胡说!”
林向文心里清楚《今天》才刚刚有点好转,不要太飘了!
“向文,那你先见谁?”赵振凯问道。
林向文想了想,说:“先见老东家方老吧,上次电影宣传,人家可帮了大忙!”
..............
(书友们,冬天冷了,我们应该多动动,保保暖!就比如动动手指写个五星书评,点点催更,送送礼物等等,据说不但可以保暖,而且还可以预防老年痴呆,要问谁说的,据说是一个叫打小的作者君,哈哈,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