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彦本已为战事焦头烂额,如溺水之人抓住浮木,急忙伸出手抓住赵琰的手臂,眼中满是急切与期盼:“赵将军快说!”
赵琰谨慎地环顾四周,确认无人偷听,这才缓缓凑近陈彦,低声道:“伊川郡内,以崔、卢、郑、王四大家族为首的,几十个家族,哪家暗地里没有几百私兵?若能说服他们出人出力,至少能多出四五千精锐。”
说罢,他眼中闪过坚定的光芒,仿佛看到了那数千精锐加入后,伊川郡城防御得以稳固的景象。
陈彦闻言,眼中先是闪过一丝希望的火花,仿佛看到了绝境中的一线生机,但随即又黯淡下来,他微微摇头,神色忧虑:“这些世家大族,向来把私兵视若性命,岂肯轻易交出?他们平日里养尊处优,只顾自家利益,要让他们舍弃这保命的力量,谈何容易。”
“此乃生死存亡之际!”赵琰声音陡然提高,那激昂的语调中满是焦急,又迅速压低,生怕被他人听见:
“他们若不出力,城破之日,黄巾贼可不会管什么世家寒门!张角那‘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摆明了就是要推翻现朝廷。到那时,世家大族又岂能独善其身?”赵琰越说越激动,双手不自觉地挥舞起来,试图用这言语的力量唤醒陈彦心中的决心。
陈彦沉吟片刻,心中天人交战,深知赵琰所言极是,却又顾虑世家大族的态度。最终,他长叹一声,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终于点头:“也罢,本官这就召集各家代表议事,以军情相胁,或能让他们松口。”
半个时辰后,郡守府议事厅内烛火通明,跳跃的火苗映照着众人各异的神色。四大家族的代表陆续到来,个个面带不悦之色,仿佛被召集至此是莫大的屈辱。
为首的崔氏家主崔琰年约五旬,面容清癯,一身素色锦袍,腰间玉佩随着他的步伐叮当作响,尽显世家大族的矜贵。进门时,他连正眼都没看陈彦一下,那高高昂起的头,带着骨子里的傲慢与不屑。
“诸位。”赵琰强打精神,看着一旁郡丞王焕,神游天外的的样子,以及方才信誓旦旦,如今不见踪影的太守大人,心下凉了一半。
拱手向众人行礼,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沉稳有力:“黄巾贼十万大军压境,伊川危在旦夕。本官恳请各家出私兵相助守城,共渡难关。”
说罢,他目光恳切地望向众人,希望能在这些世家代表的脸上看到一丝回应。
厅内一片寂静,只有烛火燃烧发出的“噼啪”声。卢氏代表卢毓轻咳一声,慢条斯理地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推诿:“太守大人,我卢氏虽有三百护院,但多是看家护院之辈,如何上得了战场?况且庄园也需要人守卫,若是抽调过多人手,庄园的安危便难以保障了。”说罢,他微微皱眉,一副无奈的模样。
“卢公此言差矣!”赵琰忍不住打断,向前跨出一步,神色严肃:“黄巾贼若破城,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城外庄园!据我所知,卢氏庄园墙高不过一丈,如何挡得住十万贼众?一旦城破,贼人必定四处劫掠,庄园又岂能保全?”赵琰言辞犀利,目光如炬地盯着卢毓,试图戳破他的借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卢毓脸色一沉,被赵琰说得哑口无言,心中虽恼,却又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只得不再言语,冷哼一声,将头扭到一边。
郑氏家主郑浑捋着胡须,眯着眼睛,不紧不慢地开口,言语中满是不满:“赵将军,守城乃官府职责。我郑氏年年纳粮纳税,如今贼至,反倒要我们出人出力?这道理说不通吧?我们平日里奉公守法,为朝廷贡献颇多,如今却要在这危难关头,再搭上自家的私兵,实在难以从命。”
赵琰拳头攥得咯咯作响,强压怒火,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郑公,黄巾贼所过之处,世家大族尽遭屠戮。半月前陈留孔氏满门三百余口,无一幸免!难道郑公想让郑氏重蹈孔氏覆辙?”说罢,他眼中射出逼人的目光,直直地盯着郑浑。
这句话似乎触动了在座众人,原本满不在乎的神色中多了一丝担忧,但又觉得其实信口开河,毫无证据。一直闭目养神的崔琰突然睁开眼,那双眼眸中闪过一丝思索,随后淡淡道:“既如此,崔氏愿出一百精壮,三日口粮。”
陈彦面露喜色,正要开口道谢,却听崔琰继续道:“不过,这些人都要由我崔氏子弟统领,不受郡兵调遣。”崔琰微微仰头,眼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傲慢,似乎在向众人宣告崔氏的底线。
赵琰脸色骤变,急忙说道:“这如何使得?守城需统一号令,岂能各自为战?若军令不一,如何能抵挡黄巾贼的进攻?这是关乎全城生死存亡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赵琰心急如焚,双手在空中挥舞,试图说服崔琰放弃这无理的要求。
崔琰冷笑一声,眼中满是轻蔑:“赵将军莫非信不过我崔氏子弟的能耐?我崔家祖上出过三位边关大将,论兵法韬略,不比你这寒门出身的小校强?”
说罢,他不屑地瞥了赵琰一眼,那眼神仿佛在看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辈。
厅内气氛顿时剑拔弩张,赵琰额头青筋暴起,心中怒火中烧,恨不得当场与崔琰理论一番。却见陈彦连连使眼色,示意他冷静。赵琰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怒气,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王氏族长王观见状,赶忙打圆场,脸上堆满笑容:“诸位息怒。这样吧,我王氏出一百人,粮五百石,同样由我王氏子弟统领,但听从赵将军总体调度,如何?”王观一边说,一边观察着众人的神色,试图缓和这紧张的气氛。
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众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在陈彦和赵琰的努力下,四大家族勉强同意共出四五百私兵,粮食两千石。这个数字远低于赵琰预期,但在世家大族如此抗拒的情况下,这已是极限,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家族,也能再凑两千精兵。
走出议事厅时,清冷的月光洒在众人身。
赵琰站在原地,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
————
伊川郡郡守府,大堂之内。
郡守陈彦暗骂过后,平复着忐忑的心情,若不能及时到达,休怪本官……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