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下午一拿到试卷,立马进行考试。
与此同时,国子监司业将上百份试卷送到朝堂。
大乾的官员都是历届科举的佼佼者,尤其是前三甲,基本都擅长算学,偏科的人考不到前三甲。
上百名文官拿着李博士的试卷做了起来。
这张试卷可以说是李博士能出的最高难度了,比会试算学难度还要高出许多,把许多官员难住了。
国子监算学考场。
算学题目的难度比平日的考试难度大很多,昨天充满雄心壮志的学子们,想着代表大乾出战,完虐西辽的学子们,此时一个个年头耷拉脑的。
这也太难了。
本次考试一共十道题。
有些人直接一道题都不会,考零分。
很多人答对了一道。
会做一半的题目已经相当优秀,全部做完的寥寥无几。
一交卷刘宏飞就问道:“志远,元盛,你们做完了吗?”
范志远说:“做了七道题,剩下三道不会做。”
周围的学子刷看过来,竟然会做七道?范志远太优秀了。
“做完了。”元盛答道。
啥?这么难的题元盛竟然做完了?
之前还有人说元盛不上算学课是装逼?人家元盛是真牛逼!
看看看看,这就是差距!
人家元盛题目全部做完,他才会做两道题。
学子们看向元盛的目光满是崇拜。
李博士开始紧锣密鼓的改卷,其实批改起来很简单,只要将全部答完的挑出来便好。
一千六百多名学子,全部做完的只有三十五人,还有十九个人有做错的,真正筛选出来的只有十六个学子。
结果比李博士预期的好。
他在这十六名学子的考卷中,看到了元盛的名字。
冀州元盛?
李博士对元盛印象深刻,冀州元盛,科举舞弊案上用诗才震惊众人,被陛下誉为诗仙。
更重要的是,此子自己的课程一节都没有上过,刚进书院就提出免学算学。自己两次邀请他来自己的公开课,想试试元盛的水平,元盛都拒绝了。
李博士看着元盛的试卷,此子算学水平确实了得,自己以为他过于骄傲,毕竟会试的算学难度要比乡试难很多,看来是冤枉他了。
元盛有水平!
李博士对元盛有了更多期待。
随后,国子监司业将朝堂上诸位大人的试卷拿了回来。
大乾一众文官都是历届科举考试的佼佼者,有三十二位官员将李博士出的十道题全部作对。
至此,经过第一轮选拔,已经挑选出了四十八位算学优秀人才。
国子监祭酒齐弘扬问,“李博士,大家都说这次的考试题目非常难,这四十八人却能将其全部作对,可见算学水平实在了得。你觉得智斗比试,有把握吗?”
李博士摇了摇头,“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只是将已经有的算学知识学透了,并不能创造新的理论,那位西辽算学天才却可以,我们不能松懈,继续网罗一切能网罗到的算学天才。”', '”')